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初三年级 > 进入高一 > 正文
来源:杭州中考网 2011-08-01 11:18:03
秘诀三:提高应用能力
有些同学十分依赖“背诵式学习法”,如果说低年级使用此种方法还可以应付考试的话,那么对于高年级来说就无济于事了。因为低年级的能力和高年级的能力在性质方面截然不同。
据调查,许多成绩名列前茅的低年级同学,多为记忆力强的同学,而记忆力强的高年级同学,成绩并不一定好。可见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掌握、活用记下来的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应用能力”。缺乏应用能力,就是“读死书”。
提高应用能力的要诀如下:
——系统练习。
尽量配合教材的进度,系统地做各种练习。
——循序渐进做练习。
练习一定要从教科书上的例题开始,例题弄通了就做“练习题”,然后做有关的题库练习,最后才做各种应用习题。如此由易到难,逐段逐级进行,就不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亲自做答案。
有些同学在做练习时稍觉困难,便立刻翻看答案或询问别人,这可能是信心不足或沉不住气的表现。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你将找不出错在何处,而“知道错在何处”又是提高应用能力的关键,所以无论如何,都得亲自去做答案。
——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把问题的条件理清楚,才能发现问题与基本知识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发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这样做,你将逐步形成看一眼就知道解题思路的敏锐判断力。
——解答之后再看一次。
克服薄弱环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来个滴水穿石,反复练习,这样总会有所成效。
——将确实难解的问题暂时搁置。
遇到确实难解的问题,可以稍钻牛角尖,但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暂时将其撇开,转向其他问题,过一阵子再回过头来重新“较量”,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隔时攻击”,常可克敌制胜。
——解答疑难问题之后再看一遍。
把问题解出之后,不要马上做另一道习题,而应先将解答过程重新温习一次。错误的地方不要涂掉,而是在下面画线,在旁边注上正确的解答方法,作为以后的参考。
以三段式复习做考前的最后冲刺
考试前的全面复习或总复习,好比是到了赛跑的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一期间,每一位同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相当复杂的知识,这是件十分辛苦的事。
第一阶段:所有学科的全面复习
这一阶段从考试前半个月或20天起,为时共约5或10天。
——从考试范围以外的总复习开始。
对于这一提法,也许有人会说:“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也要复习吗?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但要明确的是,期末考试是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总结,虽然以前学过的有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但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内容,还得认真加以复习,不然,就会出现知识无法衔接的现象。
以化学为例,它的系统性极强,各部分内容之间均有内在联系,考试时不仅要用到新学的知识,而且要大量运用以前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因此,必须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复习。
另外,每门学科的考试都有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果不能系统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就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因此只复习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其余一概不问,这样做是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的。
——列出重要的内容。
出于便于记忆和应用的考虑,可以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开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帮助记忆。
——尽最大可能解决疑难问题。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应该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大多是与考试有关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在同学中展开讨论,则大有好处。
第二阶段:下最大力气突破成绩不佳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成绩不佳的学科,但这并不是说要弃其他学科于不顾。
——把重点放在做练习上。
复习到了这个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做练习上,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题库,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而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参考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掌握主要内容。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在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根据考试日程表作出计划。
考试时间公布后,应根据日程表作出安排。下面介绍制订计划的几条原则。
1.要尽量使复习的顺序和考试科目的顺序相同。
2.根据考试日程集中力量复习。如果你所不擅长的学科考试被安排在同一天或紧接着的几天中,你必须分别在不同的日子里多花些时间认真准备。比如第一天考物理,第二天考英语,而这两门课程都不是你的强项,那你就要早早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去复习。
3.要保证对擅长的科目至少复习一遍。如果只着眼于基础差的科目,而对擅长的科目看也不看,这是不可取的,容易马失前蹄。而且,只复习基础较差的学科也容易感到厌烦,不妨把擅长的学科安排在它们中间穿插着进行复习。
——战胜基础较差的学科。
根据实践可知,巩固基础是征服基础较差学科的最重要的办法。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会好,关键是应该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要分清主次,对了解的部分只作一般的复习,对薄弱环节应集中力量重点复习。
对这类学科进行复习时,最好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第三阶段:针对不同学科进行重点复习
面对考试的日益临近,怀着日益紧张的心情,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可对试题作些适当的猜测。
对于绝大部分学校来说,期末考试还是本校教师出题。既然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认真复习之后,对试题作些猜测。因为,老师的上课内容、平时测验,同学们都很熟悉,因此对老师的出题倾向也会有所了解。如果对知识进行过认真的复习,就能大概估计到哪些问题最可能出现。
——将教科书的完整体系重新贯穿一遍。
一般来说,在复习的第三阶段,同学们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多次了,但是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研读过的,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因此对整个内容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不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体,就会对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不尽明白,考试时便会手足无措,不能自如运用。因此,要将内容按顺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记忆的时候,不要只是看,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下来,写在纸上。对整体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只要加以巩固,不必费劲就能牢牢地记住了。
——采取“由近及远”的复习顺序。
到了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一般同学往往按考试范围的顺序“由远而近”地复习。如此复习,容易造成这样的结果:开始很用心、很细致,越往后越掉以轻心,甚至以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对待考试。
其实,只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稍作考虑就可以发现,老师出题总是偏向后面的部分,因为,后面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相比,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复习的时候应采取“由近及远”的顺序。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