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初三年级 > 进入高一 > 正文
来源:杭州中考网 2011-08-01 11:18:03
杭州中考网:下面是各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流派”:
抄写派
课堂上做记录时,不管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只知道埋头做笔记的,称为抄写派。有这种习惯的同学将大部分自习时间都花在整理笔记上,虽然态度非常认真,但效果一般。
保守派
保守派的同学预习功课是比较认真的,但预习只限于老师可能提问的范围。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方法,是事先把老师可能提问的问题及答案抄录下来,背熟了,然后胸有成竹地去听课。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自命不凡派
这一派的同学常会大言不惭地说:“老师教的我早就会了,没有什么新鲜玩意。”他们不看教科书,只看深奥难懂的课外书,自以为不拘泥成规、传统和形式,其实由于基础不牢,简单的应用题就可以把他们难倒,这一派最脱离实际。
心猿意马派
这一派的同学往往听课心不在焉,该记住的东西当耳旁风,不必记住的东西却铭记在心。这类同学,一般不进行预习和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
作业派
这一派的同学从不主动学习,属于“只要做好作业,天塌下来也不怕”的一派。
以上提到的每一种学习流派都有很大的弊端,从这些方法中,你绝对找不出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学习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呢?下面介绍几个秘诀:
秘诀一:积极主动地听课
中学的课程并不是想当然就能学好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懂些皮毛,想要做到彻底理解是很难的。
而真正的“上课”就是把自己事先做过或思考过,但又不怎么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寻求解答线索,然后再去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的过程。
这种积极主动的听课方法“流派”,可称为“预习重点派”。
一般来说,预习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第二阶段:研究课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第三阶段:利用参考资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后几课)进行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果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需要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具双重功能。
复习的过程也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在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一遍,实际上,这是最没有效用的方法。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
第二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重点摘要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
第三阶段:反复做练习。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以听课为重,在预习和上课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学习潜力,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秘诀二:征服不擅长的学科
如果学习中有了不擅长的学科,等于患上了学习上的疾病。要是无法对症下药,只会使你越来越远离不擅长的学科。
下面是几种征服不擅长学科十分有效的方法。
1.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
有些同学一提起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就非常烦恼,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兴趣索然,因此用在这些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这不足为怪。但正因为如此,便形成了一种不擅长学科的成绩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要终止这一循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在不擅长的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果一开始便不顾一切地花费大量时间,就会感到不适应和疲惫不堪,最理想的办法是“循序渐进,逐日增加时间”,也可以把不擅长学科的学习穿插在其他学科之间进行,做短时间的多次重复,这一方法还是非常有用的。
2.将最基本的知识理解透彻。
这里所说的“透彻”,绝不是随便看几眼,稍加重复即可,而是包含极为严格的意思。它要求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理解透彻绝不罢休。如学英语,不仅对单词、语法、基本句型之类最基础的东西要彻底理解,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无法做到这一点,战胜不擅长学科的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
3.加强薄弱的环节。
倘若你对不擅长的学科稍加分析,便能发现你对它并不是一窍不通。如果能把薄弱环节一一找出,各个击破,你将会逐渐恢复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4.用笔记来帮助记忆。
要想战胜不擅长的学科,就要勤动笔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当你记得足够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也就有成就感了。
5.至少重复100次。
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重要的内容非得至少重复百次才能牢牢地记在脑海中,一定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重复100次的决心。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