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中考报考 > 家长头条 > 正文
来源:网络 作者:BUTI_SUN 2017-11-08 14:09:23
校园暴力现象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社会现象,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暴力伤害他人,品质道德自然会越来越差。如果孩子多次被暴力伤害,会产生心态上的负面变化,比如自信心逐渐丧失,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说话做事偏激,郁闷寡欢不愿意和父母或者他人说心里话,有些孩子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自卑感等。
像前面那们朋友,只所以他不得不出面解决,是因为回家后看到儿子气哼哼,到厨房里找刀,问其做啥,儿子说要砍了那位总打他的同学。这就是多次被伤害后,孩子内心产生的偏激心理,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后果很难预料。那么家长该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校园暴力现象呢?
应对方法一:家长要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情况。有很多家长忽视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又很少去观察学校周围情况,自然就对孩子上学期间的安全情况不了解。同时有些班主任根本无暇顾及班里同学的安全状况,甚至有些人压根就不去关注。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必须要腾出点时间,专门去观察一下学校放学期间,学生们在校园门口的表现,或者通过校门,观察一下课间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没有打架现象?有没有高年级欺负你的年级孩子现象?那当然,这种观察只是随机性的,有时校园暴力并不是天天有,时时见。但不管怎么说,你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如果你是聪明的家长,还可以找机会与孩子同学聊聊天,通过聊天去了解孩子学校是否有校园暴力现象。
应对方法二:要以预防为主。很多家长常常在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伤害之后,才去想到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功夫放在平时的调查和了解,以及预防性教育中来。凡事“预则立”,意思就是当你有预防性心理时,自然就事前有准备了。预防性教育要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暴力现象来引导孩子,教孩子学会观察所在学校的校风,以及关注一些打架同学,看看他们因为什么打架。当然这可不是教孩子当围观者,如果孩子用心去关注,很容易弄清楚打架的原因,因为同学之间也会谈论这些事情,自然就不难获得相关信息。预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还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