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中考报考 > 家长头条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8-14 13:31:27
●从来没有一个学年,能同时在国际八大赛事唱出“中国好声音”、展示“二中好力量”。哈佛大学CTB创新研究挑战赛,获得路演组总冠军;DI创新思维大赛获得亚太区创新设计奖;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获全国总冠军、亚洲赛亚军;国际数学建模赛,获国际赛一等奖;美国十项学术全能竞赛中国赛中,获得超级问答团体第一,晋级美国总决赛;在机器人竞赛中,获2016VEX世界锦标赛最佳创新奖;斯德哥尔摩水科技大奖赛,获得中国区特等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二中两人作为浙江仅有的两位选手入围。
●从来没有一个学年,在科技创新上能如此多点开花。2016年,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楼恬汝和俞家琛两位同学入围(全国100个,浙江省3个),最终获得1块金牌(全国15个)和1块铜牌。2016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家琛同学和钱麒澎同学取得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俞家琛同学同时获得钟鸣科技奖银奖,成绩为浙江最好,他也成为浙江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进入到全国决赛的选手。2017年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获得三个一等奖,并且有两个项目被送至全国。
新高考背景下的“二中现象”
变挑战为机遇让教育实现满堂彩
这段时间,是叶翠微执掌杭二中17年来最开心的日子。当年他接手时,二中已然是一棵大树,细心耕耘17载后,这棵大树又长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于近些年二中办学的“井喷”,《人民教育》主编称之为“二中现象”。
然而,在叶翠微看来,这不仅是二中现象,也是杭州现象、浙江现象,更是中国基础教育在冲向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二中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育人目标,同时也要完成对教育的引领,这也是一所历史名校的使命所在。”
我们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二中办学的DNA,提炼出一些做法和经验,为更多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语:方向比方法重要给学生一个成长GPS
曾几何时,高中学科竞赛因与高考加分关联度减弱,不少学校减少了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然而杭二中始终在竞赛上投入了很大热情,如2017这届的500多名学生中,有200多人玩过竞赛。这些竞赛经历,恰好也在新高考背景下,成为学生在报考名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时的“敲门砖”。
“二中不唯竞赛而竞赛,而是以求是精神为引领。这帮学生在某个学科上已经具备了很高水平,单纯课内知识已经‘吃不饱’,需要通过竞赛磨炼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为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叶翠微说,二中一直有个理念:让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
近些年,二中的办学模式正在慢慢走向“大学先驱化”。在高中三年里,这里的学生不再只为高考一条独木桥而奋斗,而是更多地参与国际竞赛、国际志愿者组织活动,参加国际层面的文艺交流演出、研讨会等,各得其所、百花齐放。叶翠微打了个比方,二中玩的不再是传统的“竞技体育”,而是“全民体育”。
“不再满足于课堂,而是在功利的升学和理想的个性化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树立好方向后,就像在学生身上设置了GPS,然后沉浸其中。这才是真正实现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叶翠微说。
关键语:试错比怕错重要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
“我们觉得,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给学生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学习氛围。”叶翠微说,当别人可能因追求高正确率而放不开手脚时,二中却鼓励学生尝试,允许学生犯错,从而实现从开始的试初、试错阶段,走向试成、试优的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性。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