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中考备考 > 家长课堂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铅笔图图 2015-08-27 10:59:48
我们为孩子有话不肯跟我们说而生气时,心里深处是不是有“这孩子真白养了,这么点儿大就有事背着我”的念头?
可是,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认为“孩子可能碰到了不如意或挫折的事情,一时没心情跟我说”,情绪反应就会截然不同。也许我们仍会有些挫折感,但不见得会有内疚、生气或气馁等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适当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有效地帮助孩子。
那么,有哪些不合理的观点,会使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极端不良的情绪呢?
“天哪,怎么办哪!”
面对一些不如意事件时,觉得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而不是单纯地将它看作一种挫折、失败的经历,因而产生气馁、沮丧的情绪。
“我必须……”
认为现实必须与自己的期望完全一致,不能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当实际情况与自己预期的结果有差距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困扰。
“我真没用!”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和处理好,因而自己是无能、无用、没有价值的。或者认为别人是奸诈、可怕、不知感恩的,因而责备或归罪于别人。
还有下面这些有关教育孩子的观点,也会埋下不良情绪的隐患:
我教养孩子的方式“必须”受到朋友、邻居、亲戚的赞同;我“必须”胜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如果我是好父母,我的孩子一定会表现优异;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就说明我的教养失败。
由于这些不合理观点的缠绕和支配,我们和孩子常常陷入冲突的困扰中。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