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中考备考 > 家长课堂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铅笔图图 2015-07-30 17:07:42
生活中,有的孩子很懂礼貌,见到小区里的叔叔、阿姨总会热情地打招呼,而有的孩子总是不懂事,一会儿破坏公共设施,一会儿欺负比他小的小朋友,大人们见到他总会摇着头说:"太调皮了!";有的孩子很积极,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地预习,而有的孩子做事总是很拖拉,迟到、完不成作业……同是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出现了如此明显的差距,除了性格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儿童心理学家指出,除去特殊情况,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相当的,孩子之间因智力引起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相反,后天的教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差距。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所以,妈妈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犯哪些错误。其实,只要妈妈们用心观察便会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犯这样一些错误:
错误一: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
"我要功能更多的文具盒"、"我要吃肯德基"8岁的小贝经常任性地向妈妈这样喊。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她就会生气地大哭大闹,再不行就以不吃饭、不上学来威胁妈妈,大有不满足要求誓不罢休的架势。遇到这种情况,妈妈通常是无奈地向她妥协。为什么孩子总是任性地向妈妈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并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已经把妈妈的心思摸透了。他们明白,很多时候,妈妈口中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仅是"可能不行",而且这种"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转换成"行",只要他们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孩子逐渐掌握了拼命哭闹这个控制父母屡试不爽的绝招。由此,孩子也将养成很多坏毛病,如任性、贪婪、虚荣等等。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