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初一年级 > 学习指导 > 正文
来源:杭州中考网 2011-07-26 13:19:09
在多年的初中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一的学生比较懒,初二的学生比较“散”、初三的学生比较‘“坏“(有些初三的学生还会对刚入校的初一新生采取勒索、收保护费等违法行为),在初二、初三学生身上所体验到的种种躁动、种种心理扭曲,确实令人十分忧虑。“十五六岁现象”中人,有多少在学校就是问题少年,这些问题少年是如何产生的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以下6点。
1、偏执的人格心理障碍。
这个年龄才处于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萌芽期。对于即将来临的成人世界,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来对待的,已有或多或少的知识储备、角色转换足以使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质疑父母、家庭、学校、老师、权威。相比小学生,他们已开始具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渴求独立、平等、公平,但经济上的难以独立,思.想上存留的对父母的依赖,又让他们倍感压抑,他们始终觉得己处于受管制、被约束的地位,不经社会检验又难以意识到缺乏成人的监护自己其实难以独立应对问题。其特点是固执多疑,自以为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好争辩,神经过敏,总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没有责任感,遇事好以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为标准,将责任推给他人,从不自我检查,一旦遭到别人批评,即想方设法予以还击,伤害了别人还泰然处之。与同学、老师关系易于现紧张。
2、社会生活的诱惑和冲击。
外界不同寻常的诱惑和熏染,与相对枯燥单调的日常学校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教式、保育式、棍棒式、填鸭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已令他们生厌,日常所灌输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中是那么的倍受冲击。
3、学习负担的加重和中考的压力。
课业负担的猛然加重(有语文、代数、英语、物理、政治、地理、历史、生物计8门文化课)、升高中考试的沉重压力,一边是五花八门的娱乐、享受、玩耍的诱惑,初中生中出现了分化。
4、老师的批评、学校的处分失去了威慑的能力。
一些学生。初时只是自以为是,不顾他人感受、顶撞老师、欺负欺负弱小同学,或者贪玩起来偶有迟到、旷课,后来发展到对任何批评建议都听不进去,唯我独尊,学校纪律、自身义务均不屑一顾。此时任何批评、教育、说理对他而言只是讲“耶稣”,并自命自己最能分辨是非、分辨谁对自己好与坏,其思维方式己退化为:你不满足我的要求还“修理”我一一我就不让你满意——偏不去上学,甚至离家出走、终日在校外游荡,学校进行最重的处分也无法矫正其行为。
5、不履行青少年有受教育、好好学习的义务。
这种自由散漫的坏学生、给教育矫正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更可笑的是他们还会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告诉老师和学校“你无权开除我”(只看到义务教育的另一半规定: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升学较为容易。
现行的升学体制也给他们开了绿灯,因为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以及社会上其它的一些民办学校不需中考成绩便可就读,学习对他们哪有约束力。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