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政策 > 正文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6-27 12:54:07
德国式职业教育与中国式招工
“德国制造”4个字总能给消费者带来高度安全的信任感,德国以好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口碑,这与德国技术工作者的高素质密不可分。
与我国家长的观念不同,德国家长明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得到一个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的有用能力。
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德国任何一个宾馆饭店里,看到的每一种摆设、用具,哪怕是一个挂钩,一个开关,尽管用的材料并不是最好的,但其制作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这完全得益于他们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反观国内,我们总是忽视职业教育,企业招工亦是看重学历看轻能力。对于读中职,家长们总会认为既没面子,又没前途,毫不理性地排斥着职业教育。
如今的结果是,这边,大量工厂为招不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困扰;那边,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奔波。
与此同时,中国的职业教育往往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甚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经常可看到学商贸外语的中职毕业生,忙活在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从事着简单、重复的手工操作。不做这样的工作他们还能做什么?真的去从事商贸外语相关的工作?恐怕又是难以胜任的。
怎么样的孩子适合读中职?家长不妨结合三大因素考虑。
第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因是对学习无兴趣,小学阶段混日子还能得过且过,初中阶段读不进书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知识点的难度增加,再想学出个兴趣来,就更难了。一般来说,这类学生会有自己特别擅长的兴趣爱好,不在文化课学习,而是侧重于一些单科,比如艺术表演、绘画、烹饪、网络技术等,这样的学生比较适合进入中职学习,提早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
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欠佳,但是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却特别突出,这类学生实践能力往往较强,稍加培养便能成为技术性人才。
同时,选择普高还是中职也要结合家庭的经济条件,毕竟中职的教育支出要低于普高。
职高生的未来
在今年,浙工大等27所高校将招收5070名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即“专升本”),浙工大等5所高校将选拔520名优秀本科生转入部分高校重点专业学习(即“2+2”)。
在过去,读一所中职学校几乎就等同于和大学梦擦身而过了,而如今中职生也是一支庞大的高考队伍。
同时,除了高考和就业外,中职的选择还有很多,如高职、大专、本科、硕士乃至出国留学,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谁又能说中职生的前途不是光明的?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