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杭州站 > 中考备考 > 家长课堂 > 正文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4-15 15:38:01
杭州中考网:孩子教育是每个父母最头疼的事情,怎么教育才可以将孩子教育好,是父母最渴望的事情。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重来的机会,正是因为此,父母才不敢尝试。
教育孩子就像给树浇水,如果只浇到树叶上,而没有浇到根部,树木就不可能吸收到水分,孩子也就不能教育好。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这样,如果只让孩子接受抽象的原理和公式,而没有让其真正理解,也无法让孩子吸收。现在很多人在做的教育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好像全家人喂养一只宠物,大家争先恐后地喂它,只要将它的嘴撑开,像填鸭一样一股脑的将知识送进它嘴里。
缺少趣味,缺少启发,只强调背书,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这就是“填鸭式”学习。“填鸭式”学习使孩子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处处像鹦鹉学舌,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结果就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成“小木偶”。
对于孩子教育父母应该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这也正如北京大学青少年行为教育研究中心这些年一直研究的体验式的“行为教育”,让孩子去体验,而不是通过父母替代),发展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要让孩子跟在父母的后面,拉着他走;而要让他和父母并肩前进,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走在父母的前面。凡是孩子想一想就能明白的问题,一定不要急着教他,要让他多想一想(不教给孩子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的做法)。有时为了给孩子广开思路,也可以给他留下一些继续思考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歌德的故事: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是个独生子,父母很疼爱他,对他的教育也十分用心。父亲经常拉着小歌德到公园里游玩,或者到田野里散步。这时候,父亲总要教他唱些通俗易懂的歌谣,父亲的用意是想在游戏中向儿子灌输一些知识。
歌德的母亲为了培养歌德的想象力,就时常使用启发的方法。在给儿子讲一些“长篇”故事时,她不是一个劲地“满堂灌”,而采用像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一样,每次讲到一定阶段,或是讲到重要转折关头时,就突然停止,宣称“休息”,然后把剩下的部分留给歌德去想象和发挥,让歌德自己去联想下面的情节发展,甚至让他推想故事的结局。
小歌德总是为此作出各种猜想,有时还跑到奶奶跟前认真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当母亲继续讲故事之前,小歌德说出自己设想的情节。当歌德猜中了的时候,母亲常常会高兴地叫起来。这种活动,发展了歌德的想象力。
父母出色的家庭教育,使歌德在文学、音乐、绘画多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歌德8岁时便能精通四国语言,成年后写下了许多名著,一直流传于世。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